栏目分类
PRODUCT CENTER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pc28杀组合技巧方法 > 新闻动态 > 英国‘酋长’主战坦克(第2章)外观与布局

英国‘酋长’主战坦克(第2章)外观与布局

发布日期:2025-07-05 23:46    点击次数:139

外观与布局

尽管酋长坦克在某些设计方面开辟了新天地,但在布局上,它在某些方面并不比克伦威尔或百夫长坦克更先进。但在更详细地讨论这一话题之前,值得先看看酋长坦克的各个型号是如何演变的,这一主题存在一定的混淆,因为一些资料提到的型号实际上从未超越绘图板阶段。

为了简化问题,我们将忽略Mk 1车辆,因为它们通常仅用于训练(尽管一些Mk 1/4被改装为AVLB架桥车,并且在撰写本文时仍在服役)。我们也将排除Mk 4,因为只建造了两辆。

**改装计划**

从Mk 2到Mk 3/3的生产车辆都经历了一个名为“图腾柱行动”(Exercise Totem Pole)的计划,这是一系列旨在使所有现役车辆与新生产的Mk 5兼容并同样可靠的改装计划。该计划分为三部分,分别称为X、Y和Z。

- **X计划**涉及瞄准系统的改装,以兼容与测距机枪(RMG)一起使用的增程弹药。

- **Y计划**主要是机动性方面的改装,包括低损耗空气滤清器和12:1的停车制动器;它还增加了指挥官在紧急情况下发射主武器和停止主发动机的功能;并安装了坦克激光瞄准镜(TLS)的支架。

- **Z计划**涉及动力包和变速箱的改装,以及车体和排气系统的改进。在此阶段还安装了6号Mk 2三防系统(NBC)。

下一阶段是火控系统改装计划,旨在改进酋长坦克Mk 5-8(如列表所示)的火控设施。这引入了坦克激光瞄准镜(TLS)、炮口参考系统(MRS)和改进的火控系统(IFCS)。同时,还对炮塔进行了一些改装。该计划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两个步骤。

- **第一阶段的第一步**包括安装TLS和MRS光源的支架;完成此阶段后,车辆编号会加上“/1”后缀,如表中所示。

- **第二步**包括完成MRS的安装,并移除RMG及其相关设备;完成后,改装车辆会加上“/2”后缀。

- **第二阶段的第一步**包括安装IFCS系统和SIMFICS(一种训练辅助设备)的配件,并将TLS no.1 Mk 2和no. 3 Mk 1升级为no. 2 Mk 2。FVGCE从no. 7 Mk 4或Mk 5更改为FVGCE no. 10 Mk 1。

- **第二步**包括改进15号炮塔,改装后的车辆会加上“/3”后缀。

当安装了'族人'无线电设备时,后缀中会加上字母“C”。另一项升级是作战应急弹药安装:这是为了安装用于携带APFSDS(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备用弹药架,允许使用新的刻度线改装瞄准镜,并更改计算机软件;改装后的车辆标记为“/4”。第二阶段包括完成安装APFSDS弹药架,并增加弹药携带能力:改装后的车辆标记为“/4/1”。

随后还有两项改进计划,第一项是乘员保护包:包括用11号Mk 1三防系统和新控制面板替换原有系统。还增加了改进的装甲保护,这显著改变了炮塔的形状(Stillbrew装甲)。最后一项计划是安装挑战者1使用的热成像观察与射击系统(TOGS),该系统与当前的计算机化瞄准系统(CSS)完全集成。

未来的另一项改进将是安装电加热器(……终于,虽然晚了二十年……)。如果酋长坦克继续服役,其他改进将包括液压履带调节器、新的计算机化瞄准系统(ICSS),以及最终安装高压火炮(HP),这种火炮最终在挑战者2上以L30的形式问世。如果这些改装得以实施,车辆型号将如表中所示。请注意,尽管提到了Mk 12和Mk 13,但它们实际上从未服役,因此Mk 11是最后一种完成的火炮坦克型号。还有一种Mk 15,但这是制造商的规格,英国陆军并未使用;这辆车实际上是为阿曼建造的。

酋长坦克技术参数(基于Mk 5,各型号有微小差异)

**重量**

- 估计满载重量(无乘员):64.9吨(54英吨)

**桥梁分类**

- 满载:60

- 空载:60

**名义地面压力**

- 满载:90kN/m²(13.1磅/平方英寸)

**尺寸**

- 车体长度:7.59米(24英尺11英寸)

- 总长度(火炮向前):10.87米(35英尺8英寸)

- 总长度(火炮向后):9.75米(32英尺0英寸)

- 至指挥官机枪顶部高度:2.89米(9英尺6英寸)

- 至炮塔顶部高度:2.51米(8英尺3英寸)

- 总宽度(包括探照灯):3.66米(12英尺0英寸)

- 履带宽度:3.33米(10英尺11英寸)

- 离地间隙:0.508米(1英尺8英寸)

**性能**

- 最大公路速度:43.5公里/小时(27英里/小时)

- 垂直障碍物高度:0.90米(2英尺11.5英寸)

- 最大坡度:70%(35度)

- 壕沟跨越宽度:3.15米(10英尺4英寸)

- 浅滩涉水深度:1.07米(3英尺6英寸)

**武器装备**

- 主炮:120毫米线膛炮 Tk L11A5

- 同轴机枪:7.62毫米机枪 Tk L8A2

- 指挥官机枪:7.62毫米机枪 L37A2

- 烟雾防护:两具6管烟雾弹发射器

**瞄准与观察设备**

- **指挥官**

- 1具潜望镜 AV 37 Mk 1-5

- 9具潜望镜 AV No 40 Mk2

- 2具潜望镜 AV No 41 Mk1

- 投影刻度图像 No 22 Mk1 或 24 Mk1

- 1具潜望镜 AV L5A1(非TOGS车辆)

- **炮手**

- 1具激光测距瞄准镜 AV No 2 Mk1 或 2(仅限IFCS车辆)

- 1具激光测距瞄准镜 AV No 6 Mk1(仅限II型瞄准镜车辆)

- 1具激光测距瞄准镜 AV No 11 Mk1(仅限TOGS车辆)

- **装填手**

- 1具潜望镜 AFV No 30 Mk1

- **驾驶员**

- 1具潜望镜 AFV No 36 Mk1

- 1具潜望镜 AF II L4A1 或 AV II L12A1

- **火炮控制系统**

- F/V 火炮控制设备 No 10 Mk1

**动力包重量(含冷却液)**

- 2743公斤(6048磅)

**发动机**

- 类型:利兰 L60 No4 Mk 13A,6缸垂直对置活塞,二冲程压燃式

- 怠速:335-355转/分钟

- 调速转速:2250转/分钟(曲轴),2812转/分钟(输出轴)

- 启动:冷启动通过发电机的液压驱动,随后通过电动启动马达

**发电机组发动机**

- 类型:考文垂顶峰 H30,No 4 Mk7A 或 Mk10A,3缸对置活塞,二冲程压燃式

- 调速转速:800-850转/分钟

- 充电(正常运行):1900-2100转/分钟

- 冷启动(仅限Mk 10A):3100转/分钟

- 启动:电动启动马达

**变速箱**

- 类型:TN12 Mk4 电液换挡(脚踏板操作)

- 离合器:离心式

- 接合转速:400-480转/分钟

- 燃油接合转速:1100转/分钟

- 转向制动器:盘式,液压操作

- 主制动器:盘式,液压动力操作

- 停车制动器:带式,机械操作,多拉手刹杆

- 加速器:机械式,脚踏板操作

**悬挂系统**

- 类型:水平螺旋弹簧

- 每侧安装数量:3个

- 减震器:仅前部单元配备液压减震器

- 车轮行程:

- 压缩行程:159毫米(6.25英寸),单轮上升

- 回弹行程:82.5毫米(3.25英寸)

**履带**

- 类型:干销式,可拆卸橡胶垫

- 宽度:610毫米(24英寸)

- 节距:157毫米(6.18英寸)

- 每条履带链节数(新):96

- 重量:4763公斤(10,500磅)

**通风/三防系统**

- 三防系统:6号Mk 2三防包,四阶段过滤单元。空气通过管道输送到每个乘员站。或配备16号Mk 1三防包的11号Mk 1三防系统。

图片

决定不安装加热器的结果:在加拿大寒冬中,机组人员试图保暖。

**酋长式坦克布局**

可以看出,酋长式坦克在其生命周期中经历了许多变化,更复杂的是,并非所有车辆都进行了改装,有些甚至完全没有。因此,试图描述其布局并非易事。将根据车辆型号的不同,提及可能存在的变体。

如前所述,酋长式坦克的布局并不具有创新性,驾驶员位于车辆前部,其余乘员在炮塔内,动力系统则位于后部。我们将从驾驶员的座位开始参观酋长式坦克的内部:驾驶员往往是机组中最受诟病的成员——不可避免地,他会变得非常脏,而且他的位置是孤立的,远离其他乘员。但我可以向读者保证,一个好的驾驶员的价值远超其体重:这关系到是因糟糕的驾驶而陷入泥沼,还是第一个到达营地,食物还是热的;或许这种说法过于简化,但却是非常真实的。

图片

一辆Mark 2型酋长式坦克展示了其最初的布局,包括单个车头灯和全宽挡泥板。

图片

低角度视角展示了后期型号上的车头灯和挡泥板布置。这辆车正等待被用作靶标。

**外观与布局**

酋长坦克的车体是由铸造和焊接钢板制成的,与之前的百夫长和征服者坦克不同。车体底部焊接成V形,车体侧面倾斜,有助于减少反坦克地雷的影响。车体上部的前部是一个铸造件,包括驾驶员舱口区域;这个铸造件大约延伸到车体的一半位置,与后部车体的焊接部分相连。布局依然是传统的,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战斗舱位于中央,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则占据了车体的后部。

车体最前部有一个挡泥板,根据坦克的型号不同,它可能是全宽的,覆盖头灯,或者是位于两组双头灯之间的板。它的官方用途是防止在涉水时杂物溅上倾斜装甲板,以及在驾驶员“打开”驾驶时,防止冰块飞起伤及驾驶员。非正式地,这块板还为驾驶员的装备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存放位置:这些装备必须随时可用,这也是为什么驾驶员的装备通常是最脏的。

由于炮塔座圈非常大,必须在车体两侧建造延伸到履带上的储物箱。驱动装置位于车体后部,履带调节惰轮位于前部;车辆依靠六个悬挂单元行驶,这些悬挂单元用螺栓固定在车体侧面。为了保护悬挂系统和车体下部,安装了侧裙板或“巴祖卡”板:共有六块,它们简单地用螺栓固定在车体支架上;早期车辆使用的是钢板,后期型号则使用铝板。

每个悬挂单元承载两组双轮缘负重轮,弹簧采用霍斯特曼型,类似于百夫长和征服者坦克上使用的类型。

炮塔内搭载了其他三名乘员:车长、炮手和装填手/操作员。炮塔还配备了120毫米主炮和7.62毫米同轴机枪,车长指挥塔上还安装了另一挺7.62毫米机枪。

**后期型号驾驶员舱布局**。注意高亮的加热器——终于安装了。

图片

以下是驾驶员仪表盘及其主要仪表的用户手册图示说明:

1. **照明开关板**

2. **检修舱盖锁紧手柄**

3. **倒车按钮**

4. **火警报警灯**

5. **发电机组发动机开关板**

6. **仪表盘**

7. **发动机油低液位报警灯**

8. **驾驶员安全开关**

9. **驾驶员潜望镜**

10. **喇叭按钮**

11. **主发动机开关板**

12. **检修舱盖弹簧管**

14. **检修舱盖释放臂**

15. **无线电分配箱**

16. **便携式灭火器**

17. **驾驶员潜望镜清洗液箱加注口**

18. **发动机油低液位报警控制箱**

19. **乘员加热器控制(车体及驾驶员)**

20. **制动压力管路歧管**

21. **制动压力报警灯开关**

22. **调速器超控压力开关**

23. **电池热开关接线盒**

24. **炮弹架**

25. **推土机线束插头(存放状态)**

26. **炮弹架固定销**

27. **电池绝缘**

28. **电池箱**

29. **电池主开关箱**

30. **转向杆定位爪**

31. **转向杆**

32. **辅助控制箱**

33. **转向杆互锁装置**

34. **互锁润滑嘴**

35. **主制动器**

36. **加速踏板**

37. **驾驶员通风管道**

38. **主制动踏板**

39. **变速箱控制器踏板**

40. **液压启动器控制杆**

41. **液压启动器主缸及储液罐**

42. **车体排水塞**

43. **液压泵离合器杆**

44. **转向杆定位爪**

45. **驻车制动杆**

46. **电池箱**

47. **电池绝缘**

48. **驻车制动杆释放按钮**

49. **固定式灭火器**

50. **变速箱控制器**

51. **转向杆**

52. **固定式灭火器操作手柄(2个)**

53. **负极线接线盒**

54. **炮弹架**

55. **乘员加热器(驾驶员)**

56. **发电机冷却管道阀门杆**

57. **主发动机空气滤清器管道阀门杆**

58. **饮用水箱加注口**

59. **主发动机空气滤清器限制指示器**

**用户手册图示:驾驶员仪表盘及其主要仪表**

图片

**1. 冷却液液位报警灯**

**2. 冷却液温度表**

---

**爱尔兰的酋长坦克**

当作者年轻时驻扎在北爱尔兰的奥马(Omagh)时,第4/7皇家龙骑兵卫队(4/7 DG)正准备移防德国并担任装甲团的角色。一辆酋长坦克被派到奥马协助转换训练课程,这使它成为自战争以来第一辆出现在该省的坦克。休息时,NAAFI(海军、陆军和空军研究所)食堂的讨论总是围绕着酋长坦克与百夫长坦克的比较展开。然而,由于没有机会真正驾驶它——北爱尔兰确实没有适合驾驶坦克的地方——一些评论非常不公平。事实上,大多数人在抵达德国后都改变了看法(至少在一段时间内)。

---

**驾驶员舱**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的中央位置;他的右侧是驾驶员舱口。酋长坦克的舱口与百夫长坦克不同,而是采用了征服者坦克的“升降并旋转”设计。这种舱口设计为驾驶员提供了更好的生存机会,尽管第一次通过它似乎需要柔术演员的技巧!这是驾驶员通常进入车辆的方式,尽管车组人员也接受过训练,可以在必要时通过炮塔将他撤离;然而,这只有在真正紧急情况下才会进行,因为这不是一项容易完成的任务。

一旦坐在驾驶员座位上,第一印象是大量的电缆和开关,空间非常有限。然而,如果读者仔细研究驾驶员舱的图示,会发现尽管空间拥挤,但设计师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布置了所有设备。

---

**驾驶员座椅**

最显眼的特征是驾驶员座椅。这无疑是坦克上最好的座位,配有可调节的靠背和头枕。它非常舒适,无疑是车组人员不得不在车内过夜时的最佳选择。

它比其他座位更好的主要原因是,当坦克关闭舱口时,座椅会向后倾斜:实际上,驾驶员是以半躺的姿势驾驶的。在以前的车辆上,如果驾驶员关闭舱口驾驶,他只需降低座椅并关闭上方的舱口;这意味着在设计上必须为驾驶员直立坐姿留出足够的空间,这当然会增加车辆的外形高度。而在酋长坦克中,要实现长而低矮的倾斜装甲板,唯一的方法就是将驾驶员置于半躺姿势。

对于那些习惯于关闭舱口驾驶百夫长坦克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奇怪的体验,但很快就能掌握。为了在关闭舱口的情况下进行白天导航,酋长坦克的驾驶员配备了一个广角潜望镜;夜间驾驶时,可以更换为两种图像增强瞄准镜之一。在TOGS(热成像观察与射击系统)出现之前,车长有时会借用驾驶员的图像增强瞄准镜,像双筒望远镜一样从指挥塔进行观察;不用说,这是未经官方批准的,但确实有效。驾驶员的瞄准镜支架还配备了镜片加热器和清洗刮水系统。

---

**驾驶员面前的开关、电缆和操纵杆**

我们现在将更详细地看看驾驶员面前令人眼花缭乱的开关、电缆和操纵杆。大多数内容在图纸和照片中都有解释,但我们将更详细地讨论其中一些,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些设备的使用方法。

图片

**L60发动机及辅助发电机的另一视角**

图中所示为从车辆后部看向L60发动机及辅助发电机的视角。L60发动机顶部涂有标志,表明它已经通过了“Sundance”改进计划。

图片

**L60发动机的总体布局**

图中展示了L60发动机的总体布局:请注意双风扇设计以及大量的电缆和管道。

图片

图片

早期辅助发电机的两种视图和后期模型的两种视图。

启动引擎

“酋长”坦克配备了两台引擎,但只有一台用于实际推进车辆:Leyland L60 No. 4 Mk 13A —— 六缸垂直排列,对置活塞,二冲程,压缩点火。13A是L60系列中的最后一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许多早期引擎的问题。

较小的引擎在主引擎发电机运行时与其协同工作,为车辆上的各种系统提供所需的电力,并保持车辆电池的恒定充电状态。它还通过液压动力提供启动主引擎的手段;当车辆需要长时间静止时,它可以独立于主引擎为车辆上的所有设备提供电力。这在战术和环境上都非常有用,因为它减少了热量和烟雾的排放,并降低了燃料消耗。这是一个显著的优势,即使经过这么多年,其他国家才刚刚开始意识到这一点;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美国人不得不为海湾战争中的M1 Abrams坦克加装的APU(辅助动力单元)。涡轮引擎必须一直运行以提供电力——而涡轮引擎是耗油量大的引擎。

图片

图片

如文中所述,这些是用于启动主引擎和辅助发电机引擎的面板。

**服役中的引擎**

在服役中,较小的引擎正式名称为“发电机组引擎”(Generating Unit Engine,简称GUE),但在乘员中通常被称为“genny”或“aux gen”。目前配备的型号是Coventry Climax H30,NO4 Mk 7A或Mk 10A:垂直气缸,对置活塞,二冲程,压缩点火。不知情的新兵常常被告知,由于它比L60安静得多,因此可以用来悄悄接近敌人!

为了控制这两台引擎,驾驶员有两个开关板:除了上面的文字不同外,它们的布局完全相同(图中编号5和11)。与普通车辆的点火钥匙不同,大多数军用装甲车辆都有一个开关,用于在不需要时切断电池电源:这被称为“电池主开关”(图中编号29)。

首先,驾驶员会进行所谓的“首次检查”,检查所有液位和车辆的整体可用性:然后他就可以启动引擎了。GUE总是首先启动,从而防止电池电量消耗;正如我们所说,GUE可以用于液压启动主引擎,这种方法推荐在每天第一次启动或在极冷的情况下使用。一旦驾驶员启动了GUE,他会将其调至全速并确保其正在充电;然后他会接合液压启动离合器,并通过拉动液压启动控制杆来尝试启动主引擎。实际上,这个系统从来都不是很可靠,大多数乘员更喜欢用电启动主引擎。

一旦引擎启动,驾驶员可以检查所有监控它们的灯光和仪表:位于他前方的主仪表盘会显示引擎转速、油压、温度、燃油和所选档位。

**换挡**

驾驶员的另一个主要控制装置是变速箱控制器:这是一个安装在支架上的小圆形踏板,连接到变速箱控制器本身。它取代了换挡杆,并且由于换挡是半自动的,因此不需要离合器踏板,换挡通过使用踏板来完成,就像摩托车一样。用脚趾轻轻一踢踏板即可换挡,直到达到最高档(6档);降档时,将脚放在踏板上,并在快速加速后踩下踏板,从而降档。有六个前进档和两个倒档。

系统中包含自动降档功能,因此如果主引擎转速低于某个设定值,或者驾驶员刹车,变速箱会自动降档。大多数有经验的驾驶员会禁用此功能,因为它往往会剥夺他们对车辆的完全控制;不过不用说,当车辆提交给REME检查时,电缆会处于正确的位置。

由于变速箱是半自动的,换挡非常容易,因此——更重要的是——这减少了驾驶员的疲劳。在美国使用Mk 4“酋长”坦克进行的一次仪器测试中,驾驶员被记录为每六秒进行一次换挡:想象一下手动变速箱和离合器的情况!变速箱在响应换挡信号时会有非常轻微的延迟,这就是为什么“酋长”坦克在影片中看起来总是有些颠簸。

**刹车和加速**

换挡踏板旁边的下一个控制装置是刹车踏板,传统上位于中央,就像家用车一样;唯一的区别是它足够大,可以放两只脚。最后,油门踏板也位于你期望的位置;它通过液压管路连接到燃油喷射系统,而不是通过杆式连接。

**转向**

与汽车不同,大多数坦克没有方向盘来控制方向:相反,驾驶员有两个转向杆,分别位于座椅的两侧。要使车辆向前转向,他拉动所需的杆,坦克就会朝那个方向转弯;此外,他选择的档位将决定转弯半径,最低档位提供最小的转弯半径。因此,一档的转弯半径为3.2米(10.4英尺),六档的转弯半径为30.7米(100.9英尺)。

如前所述,变速箱有六个前进档和两个倒档,后者称为高和低;还有两个紧急档位,可以使坦克向前或向后移动。虽然速度非常慢——大约3公里/小时(2英里/小时)——但这将使车辆能够依靠自身动力移动,而不是依赖牵引——尽管如果要覆盖任何长距离,这至少可以说是无聊的:作者可以证明这一点,因为在BATUS中,他似乎在“紧急前进”档中驾驶了很长时间,前往一个指定用于车辆包装提升的区域。

**电池和炮弹**

两排电池和炮弹架有效地占据了驾驶室剩余的空间。车上有六个12V 100Ah电池,其中四个位于驾驶室,驾驶员两侧各两个;它们被存放在特殊的储物箱中,以防止水和灰尘进入。它们由GUE上的发电机、主引擎发电机或两台发电机并联充电。剩下的两个电池位于炮塔后部。

电池在驾驶室中的位置使得维护成为一项极其困难的任务,拆卸它们进行更换更是一项重大工程。引入类似于汽车使用的低维护电池有所帮助。

位于电池架上方两侧的是存放五发120毫米弹药的储物架。驾驶员会在战斗间隙将这些弹药传递到炮塔中,以帮助补充“手头”库存。

**驾驶员的世界**

从这段简要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驾驶员的世界相当狭窄,并且与乘员组的其他成员基本隔离。然而,他的工作与其他成员一样重要:首先,他有责任选择最安全的战术路线,而不必时刻听从指挥官的指导。他还必须尽量提供最平稳的行驶,以帮助炮手在行进中射击。静止时,他可以通过观察敌情来帮助炮塔乘员,因为他较低的位置有时可以让他更好地了解前方的地形。这在目标被小型爆炸装置“喷出”的射程期间特别有用,因为与炮塔乘员相比,驾驶员的前方视野有限,因此他通常是第一个发现爆炸装置闪光的人。

图片

展示安装在车辆中的L60引擎;请注意,散热器现在是平放的,并且空间非常有限。

图片

展示L60辅助发电机和变速箱的布局。散热器在拆卸组件进行维护时处于正确位置。

**引擎和传动舱**

引擎和传动装置位于车辆的后部:在这个空间内,设计师塞入了主引擎、变速箱和GUE(发电机组引擎),以及可容纳195加仑(886升)柴油的油箱和燃油箱。通过车体后部的一系列重型引擎盖板可以接触到各个组件:其中四块盖板覆盖GUE一侧,另外四块覆盖主引擎的空气滤清器;主引擎本身由一个被称为“T形盖板”的部件覆盖。这个T形盖板从传动盖板前方延伸到炮塔环;它嵌入了两个装甲盖板,并且在关闭位置时还起到支撑装甲盖板的作用。传动舱由五块装甲盖板覆盖:其中两块可以打开进行维护,另外三块需要拆卸螺栓后才能移除。

**引擎舱布局**

GUE和主引擎盖板只需向上抬起并降低到车体上的支撑架上即可打开;如果未充分降低,它们会发出非常独特的声音。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主引擎的双散热器。与汽车不同,当“酋长”坦克的引擎被吊出时,散热器和所有子系统都会随之一起取出:这被称为动力包系统。它的设计目的是加快磨损或损坏部件的更换速度,因为可以取出整个动力包并直接安装一个新的。挑战者2坦克更进一步,整个组件包括引擎、冷却系统和变速箱,理论上进一步加快了更换速度。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并不总是那么方便,因为某些部件仍然需要从一个动力包中取出并安装到新的动力包中。

**主引擎空气滤清器**

散热器取出后,各种引擎组件现在清晰可见。从车辆后部看,右侧是主引擎空气滤清器。为了确保只有清洁、过滤后的空气被送入主引擎,空气通过空气滤清器(紧贴主引擎右侧)和扫气泵吸入。

空气滤清器为两级式,通常通过装甲盖板吸入空气;空气随后进入空气滤清器的第一级,大颗粒灰尘通过旋风管分离。这些旋风管的工作原理与某些吸尘器相同:灰尘颗粒被引导到集尘斗中,然后由抽风机抽出并吹入动力包舱内的冷却气流中,最终排出车外。

清洁、过滤后的空气现在通过滤芯进入Rootes型增压器,增压后的空气被送入引擎。如上所述,通常空气会通过战斗舱的开放舱口吸入,因为这通常提供最清洁的空气。然而,在战斗中这不切实际,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会使用备用通风口,空气通过引擎盖板吸入;但这不太理想,因为空气不会那么清洁。

**冷却系统**

为了散发主引擎、GUE和传动装置产生的多余热量,采用了液/空气热交换系统。主冷却系统中有132升(29加仑)冷却液。冷却液通过两个泵在主引擎系统中循环,这两个泵分别位于主引擎的两侧;在通过引擎两侧的热交换器后,冷却液流入下部歧管。然后,冷却液围绕气缸套上升,通过引擎两侧的恒温器排出。如果气缸套失效,引擎会产生大量白烟——这是“酋长”坦克的常见景象!这是燃烧的冷却液,不仅会散发出刺鼻的气味,还会蒸发并在车辆表面形成一层滑腻的液体。冷却液还会从左下歧管的连接处输送到GUE冷却泵。

为了帮助空气流过舱室并经过散热器,安装了两个由主引擎通过皮带驱动的风扇。尽管只是一个小部件,但在“酋长”坦克早期,风扇皮带经常出现问题并失效,甚至引起了英国议会的质询;不用说,媒体对此大做文章。

除了由主引擎通过皮带驱动外,左侧风扇还由一个液压马达驱动,当仅GUE运行时,液压马达会启动,为GUE提供气流。当风扇运行时,它们将冷空气吸入动力包舱并通过散热器核心,然后通过传动盖板排出。冷却液的加注口位于T形盖板右侧的装甲盖板上。

**GUE**

GUE位于左侧散热器下方,其功能是与主引擎发电机协同工作(当主引擎运行时),为车辆上的各种系统、设备和附件提供所需的电力,并为车辆电池充电。它还可以通过液压泵和离合器提供动力以启动主引擎,并且在主引擎不运行时驱动左侧风扇马达。

GUE与其发电机、液压泵和所有附件一起形成一个紧凑的单元,可以轻松从引擎舱中取出。如前所述,GUE在车辆使用期间一直运行,但当车辆需要长时间停在一个位置但仍需要所有电力服务时,它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使用主引擎发电机来实现这一目的并不可行(尽管可以做到;但引擎转速需要保持在高水平)。

**GUE油系统**

GUE的油系统与主引擎相同,即干式油底壳:与汽车的油底壳直接位于引擎下方不同,它们由引擎舱内的油箱供油。采用这种方法的原因是为了节省高度,因为没有油底壳,引擎的轮廓更低。尽管GUE有自己的油系统和油箱,但它与主引擎共享冷却系统,并通过两根快速释放软管连接。

图片

**炮塔煮水器**——对乘员来说是一大福音,因为它可以加热食物。通常由装填手担任主厨。

**服役中的GUE**

总体而言,GUE在服役中表现出相当的可靠性,当坦克长时间静止时,它无疑是一大福音,因为它意味着可以为所有车辆设备提供电力,包括最重要的设备——煮水器。在以前的车辆上,煮水器不过是一个高级电热水壶,但“酋长”坦克配备的型号(至今仍在服役)不仅可以烧水,还可以油炸食物。这使得坦克乘员对步兵表现出某种优越感,因为炮塔里总是有热水,而步兵则不得不尝试点燃配发的六胺燃料块——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果乘员对GUE有抱怨,那可能是它刚启动时发出的噪音。在军营里还好,但在演习中,当你温暖干燥地躺在睡袋里时,GUE启动的声音,然后三十秒后加速到工作转速,紧接着中队里的其他车辆也纷纷启动,这让人非常沮丧,因为这意味着该起床了。

**GUE控制系统**

GUE由驾驶员舱控制,这一设计延续了后来的“百夫长”和“征服者”坦克的设计。在此之前,控制装置位于战斗舱和引擎舱之间的防火墙上(如早期“百夫长”坦克);这意味着要启动或停止GUE,必须旋转炮塔。将控制装置移到驾驶员舱后,这一任务变得简单得多。

控制装置包括一个GUE开关板(外观与主引擎的开关板相同)和辅助控制箱。开关板位于驾驶员左侧,包含启动按钮、各种指示灯和发电机充电按钮。辅助控制箱位于驾驶员右腿旁边的舱底,上面有三个控制杆。它们的工作方式如下:

- **右侧控制杆**:有一个弹簧加载的挡板,可以完全向前或完全向后移动:这是紧急档位的选择器。

- **左侧控制杆**:有三个位置:向后位置、控制箱中间的一个卡位,以及最前面的弹簧挡板。向后位置用于GUE刚启动时,通常会让它“怠速”运行约三十秒。要将其提升到运行状态(此时它将为电池充电),控制杆会移动到标记为“正常速度(充电)”的位置。如果需要液压启动主引擎,则使用卡位:将控制杆推到挡板的一侧,然后完全向前移动,这会增加GUE的转速以辅助启动。液压启动完成后,控制杆必须返回到正常速度位置。

- **中间控制杆**:控制燃油喷射泵的燃油供应:向后拉至“停止”位置时,燃油不会流向喷射器;向前推时,燃油允许流向喷射器。

图片

**变速箱总成**

舱室内的第三个主要组件是变速箱:TN 12,这是一种结合了威尔逊变速器和梅里特转向系统的变速箱。正如我们已经讨论过的,它提供了六个前进档和两个倒档,以及紧急前进和倒档。

档位通过由变速箱驱动的两个齿轮泵提供的油压来接合制动带。变速箱和主引擎的输出通过离心离合器连接:该离合器响应主引擎的转速。离合器在大约400/480转/分钟时开始接合驱动(如转速表所示),并在880转/分钟时完全接合。

档位选择通过驾驶员舱内变速箱控制器上的脚踏板进行。对于前进档,抬起踏板升档,踩下踏板降档。两个倒档(高和低)也通过踩下踏板选择,因此为了防止意外使用倒档,在照明开关板和GUE开关板之间有一个标记为“倒档”的电气按钮开关,必须在选择倒档之前按下。如果所有主档位失效,驾驶员右脚旁边的GUE控制箱上有一个紧急控制装置,允许手动选择第二前进档和低倒档。

**转向**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坦克通过驾驶员舱内的两根控制杆进行转向:这些控制杆连接到液压操作的盘式制动器,每个制动器由两组卡钳控制。当拉动转向杆时,卡钳中的活塞以与汽车相同的方式压在制动盘上,施加在制动盘上的压力会减慢其速度,同时变速箱内的差速器由制动盘控制。这将使一条履带加速,另一条履带减速,从而使车辆朝所需方向转向;因此,如果拉动左侧转向杆,车辆将向左转向。

在倒车转向时,车辆对转向杆的反应与前进档时相反。因此,要向左转向,驾驶员必须使用右侧转向杆:这会减慢右侧履带并加速左侧履带,从而使车辆向左转向。如果选择了紧急倒档,则转向仅限于滑移转向,即一条履带被锁定,另一条履带继续转动。

最后是中性转向,此时车辆几乎在原地旋转,具体取决于地面类型。将变速箱置于空档后,驾驶员确保主引擎有足够的转速,然后使用左侧或右侧转向杆:这将使一条履带向前移动,而另一条履带向后移动。这将使车辆在其自身长度内旋转——这是一种非常方便的操作,可以在前后移动受限的情况下摆脱困境。

**半自动变速箱**

半自动变速箱确实使驾驶员的工作更轻松,正如其设计初衷;在以前的坦克中,驾驶员必须踩下弹簧力很强的离合器踏板并移动换挡杆来换档,而且总是有可能挂错档,或者不得不立即进行另一次换档。正如我们在美国的Mk 4试验坦克中看到的那样,驾驶员被记录为至少每六秒换一次档:显然,手动变速箱也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所涉及的努力将是巨大的,此外,驾驶员将无法尽可能专注于战术驾驶,因为他会试图确保所有换档都平稳准确。如今,他的任务更加轻松,因为大多数变速箱现在都是全自动的。

**悬挂单元**

车辆由六个霍斯特曼型悬挂单元支撑,类似于“百夫长”和“征服者”坦克上安装的悬挂单元。每个单元由一个外壳组成,外壳上安装有两个弹簧加载的轴臂;每个轴臂带有一个轮毂和一对直径为31.6英寸的橡胶轮胎负重轮。每个单元安装有一个履带导向轮,前悬挂单元还安装有减震器。每个悬挂单元有三个同心螺旋弹簧,安装在轴臂顶部的延伸部分上的刀口之间。轴臂的任何上下运动都由弹簧的压缩或回弹控制;为了防止过度运动,安装了缓冲和回弹垫。

前单元安装了双作用液压减震器;内部有六个阀门,允许液压油通过,从而在悬挂单元上产生阻尼效果。减震器通过连杆与轴臂连接。原型车在前后单元上安装了减震器,并可以选择在中间单元上也安装减震器;然而,这些是简单的活塞式减震器,类似于汽车悬挂上的减震器。目前的配置在各方面都更优越,提供6.3英寸(15.9厘米)的缓冲(一个车轮上升)和3.3英寸(8.4厘米)的回弹。

图片

**悬挂单元视图**

这是中部或后部悬挂单元的视图。展示了这些单元的自包含性,使得在损坏时更容易更换。

**履带**

履带本身由九十六节干销式链节组成,新履带宽度为24英寸(61厘米);每个链节都装有橡胶垫,以减少对路面的磨损,不过根据作战需要,这些橡胶垫可以拆除。履带由后置的驱动轮驱动,并可以通过车辆前部的可调节惰轮进行调整;履带的上部由导向轮支撑,每个悬挂单元上有一个导向轮。在服役过程中,一般的磨损会导致链节孔变大,从而使履带松弛,并有可能脱落——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重新安装履带将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

**调整履带**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可以通过拧紧螺母来调整惰轮,使用履带调整工具(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大的棘轮扳手和延长杆)进行操作。为此,坦克需要调整位置,使履带的松弛部分位于车辆前部:这是中性转向非常有用的情况之一。这使得使用履带调整工具更容易,因为它可以释放履带的张力。

不可避免地,当履带无法再收紧时,必须拆除一节链节;总共可以拆除六节链节,然后必须更换履带。在拆除四节链节后,驱动轮也必须更换为不同节距的驱动轮——这无疑给可怜的乘员增加了难度。

**驱动轮和惰轮**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履带由直径为24英寸(61厘米)的后置驱动轮驱动,每个驱动轮有十二个齿,成对安装在每个最终传动装置上。每个驱动轮通过螺栓固定在驱动轮毂的凸耳上:这使得内侧驱动轮可以轻松拆卸。履带调节器安装在车辆前部;通过一个弯曲的轴移动惰轮来实现调整,从而为履带提供张力。

图片

**展示惰轮如何用于调整履带**;调整扳手放置在螺母(18)上并拧紧,将轴臂向前拉,从而调整履带的张力。

**车体:外部装置**

车体外部可以看到各种装置。最明显的是六个储物箱,用于存放维护车辆所需的大量工具和设备,以及乘员的个人装备和口粮。其中两个储物箱安装在车体前部的走道上,另外两个安装在车体后部(具体内容见附录)。

其他装置包括前后灯组;车体后板上还装有步兵坦克电话箱,供步兵在坦克关闭时与车长通信。不幸的是,步兵总是忘记,当坦克从掩体移动时,通常会倒车离开位置,而谁又会躲在坦克后面呢?这会导致一些让人希望手边有相机的场景。

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是环绕车体上部的“C”形边缘:当坦克进行深水涉渡时,橡胶覆盖物会固定在这里。车体周围还装有四个钩子,用于固定涉渡塔的拉绳。在后期车辆上,从回弹轨到车体后部的边缘已被磨平,因为涉渡塔不再被视为必需品;车体后部边缘磨平后,水和溢出的燃油可以更容易地从车体上流下,从而有助于防止水流直接涌入驾驶员舱。在过去,如果加油后燃油盖没有拧紧,可怜的驾驶员肯定会洗个柴油澡。

**手册中的这张图展示了履带的组成以及如何通过履带销和固定夹连接在一起。**

图片

1、卡簧

2、固定螺栓

3、橡胶垫

4、履带抓地齿

5、锁紧垫圈

6、螺母

7、卡簧

8、履带销

9、履带销塞

10、履带销凸耳

**炮塔与战斗舱**

炮塔和战斗舱是一个复杂的区域;最重要的是,它包含了主武器——毕竟,这是坦克存在的根本原因。

全装甲炮塔大致位于车辆的中间位置,能够在全动力、紧急动力或手动操作下进行全方位旋转。其原始形状在英国服役中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是第一辆取消重型装甲外部防盾的作战坦克。这样做有几个原因,主要是为了减轻坦克的总重量:装甲防护必须在某些地方做出妥协,因此决定取消防盾。结果,炮塔前部变得非常倾斜且狭窄,实际上形成了更好的防弹形状:以前,防盾被击中可能会导致武器系统失效。

**炮塔武器与设备**

除了主武器外,炮塔还配备了7.6毫米同轴机枪、用于局部防护的多管烟雾弹发射器(MBSGD)、高效的核生化防护系统(NBC)、车长机枪——以及剩下的三名乘员。与车体一样,炮塔本身也是由传统的轧制装甲焊接到一个铸造部分上组成的。从后部看,我们可以看到6号NBC包横跨炮塔后部的整个宽度;早期型号的系统则完全不同,且体积更小。NBC包为乘员提供核生化攻击防护,还可以为乘员提供冷空气。

在NBC包前方有两个检修面板,左侧的面板是铰接的,可以接触到炮塔的两个电池;这些电池与驾驶员舱中的电池类型相同。从这里还可以接触到炮塔水箱的橡胶填充管。右侧面板覆盖了动力炮控设备的一部分——电机。在这个面板前方是红外探测器杆的安装位置,用于在乘员被红外光源照射时发出警告;它通过一个控制盒与车长连接。

控制盒上有三个按钮,分别对应前方、左侧和右侧:车长依次按下这些按钮,直到蜂鸣器响起,可以大致判断出观察源的位置。如果三个按钮都没有触发蜂鸣器,则假设观察源来自后方。尽管这一概念值得称赞,但它从未在其预期角色中广泛使用,大多数显示其安装的照片通常只是公关照片。虽然在重建时控制盒被移除,但出于某种原因,探测器杆的安装座通常保留在原位。

在红外探测器杆安装座和车长指挥塔前方有一个装甲盖:它保护NBC系统的压力释放阀。

**车长指挥塔**

炮塔顶部的主要特征是车长指挥塔:实际上有两种基本型号在服役。如果车辆经过改装,则会安装15号Mk 2型观察指挥塔;另一种是15号Mk 1型。

指挥塔能够手动全方位旋转,并配备九个潜望镜以实现全方位视野。在后期型号中,这些潜望镜的头部倾斜,以减少阳光反射。早期型号的潜望镜头部是直立的,尽管两种型号都是一体式结构;最早的指挥塔潜望镜设计为两部分,下雨时总是会漏水。

**车长瞄准镜**

指挥塔还安装了车长瞄准镜:根据车辆型号的不同,瞄准镜可以是10倍或15倍放大倍率,用于识别和瞄准目标。两种型号都有一个1倍窗口,以便车长获得更广阔的视野,还可能安装垂直或倾斜头部的变体。指挥塔瞄准镜和主瞄准镜都配备了加热除雾器和清洗/擦拭系统。在早期型号中,车长主瞄准镜可以拆卸,并用红外夜视瞄准镜替换;后来开发了II型瞄准镜,但仅有限配发,甚至可能没有配发。如果“酋长”坦克不得不继续服役,或许会配备一种昼夜合一的瞄准镜。

图片

**俯视炮手操作台**:从图片中心从左到右清晰可见的是俯仰手轮、发射手柄和动力控制器。

**指挥塔视野**

在指挥塔右侧还安装了一个具备红外/白光功能的探照灯;左侧是车长的7.6毫米通用机枪(GPMG),可以在掩护下进行俯仰操作,并通过旋转指挥塔进行转向。不太理想的是,装填或排除故障时,车长必须将上半身暴露在指挥塔外。在后期型号的车辆上,车长的单舱门可以向指挥塔后方打开,并可以固定在三个位置之一:完全打开、垂直或伞状。为了实现这一点,舱门上的锁定销会插入车长瞄准镜位置的孔中,使舱门保持一定角度:车长因此可以看到外面,同时有顶部掩护。垂直位置通过调整可拆卸的锁定臂并改变其设置来实现。

**装填手操作台**

在指挥塔左侧是装填手的两个舱门:它们以一定角度嵌入炮塔顶部。前舱门左侧是装填手的潜望镜,用于坦克关闭时帮助进行全方位观察;它没有放大功能,但可以360度旋转。炮塔铸造部分和装甲板之间的主要接缝位于指挥塔和装填手舱门前方:表现为一条横跨炮塔的深槽,非常容易看到。

**炮手操作台**

在指挥塔前方是保护炮手瞄准镜的装甲瞄准镜罩。它配备了一个装甲百叶窗,由炮手在炮塔内的操作台上控制。

瞄准镜罩左侧是炮口参考系统的光源投射器;这使得炮手可以轻松检查炮手瞄准镜与主武器的关系。首先,他将炮管与炮塔内的标记对齐,然后按下开关,使光源投射器投射出一束光。这束光会从主武器末端的镜子上反射回来,然后进入炮手瞄准镜:通过检查反射光形成的图像,炮手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瞄准镜。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且极其有用的系统;在此之前,如果怀疑瞄准镜与炮管的关系出现偏差,唯一的确认方法是停止射击并进行完整的炮膛瞄准程序——这在战斗中并不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炮塔设备**

炮塔左右两侧是烟雾弹发射器:每个发射器可以容纳六枚烟雾弹,车辆上还携带了十二枚备用烟雾弹。它们可以一次发射六枚或同时发射两排,由车长位置的两个按钮控制。发射后,它们会迅速形成局部烟雾屏障,希望能为车辆争取足够的时间倒车脱离危险。

在炮塔最前方,我们可以看到120毫米主炮的长炮管和位于其上方的同轴机枪炮管;当仍然携带RMG(遥控机枪)时,它会安装在主炮左侧的同轴位置。

炮塔左右后部是两个储物篮:用于存放坦克乘员携带的各种物品,如口粮包、油料、润滑脂、水,当然还有乘员的个人装备。右侧储物篮前方是一个被称为车长储物箱的大型箱子;这里一直是存放乘员睡袋的热门地点,因为它可以保持睡袋防水和安全。

在车长储物箱前方,一个装甲箱焊接在炮塔侧面;其顶部是Clansman无线电天线的金属和橡胶底座,内部是Clansman调谐系统的一部分。左侧储物篮曾经安装了一个金属储物箱,用于存放十发APDS(脱壳穿甲弹)炮弹;从而增加了弹药存储量。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设计,因为它占据了储物篮的宝贵空间,更多时候被用于存放个人装备;但随着TOGS(热成像观察与射击系统)的引入,安装了一个不同的储物篮,其后部安装了一个小型储物箱;左侧储物篮也进行了同样的改造。

**探照灯与夜视系统**

在炮塔左侧壁上可以找到红外/白光探照灯,或者更常见的是包含TOGS夜视系统的两个装甲箱。顾名思义,探照灯可以与车辆夜视系统(红外)结合使用,也可以在白光模式下使用。在开发时,它是“最先进的”,但很快变得多余,因为车辆越来越依赖迫击炮或炮兵照明弹进行夜间战场照明。它有时确实能威慑德国司机,他们过去常常认为无论路上有什么,他们都拥有路权:快速发射2千瓦的白光通常会产生显著效果。

现在它已被TOGS系统取代:该系统基于热成像技术,在更恶劣的条件下提供更好的图像;这也意味着车长和炮手不必再频繁更换昼间瞄准镜和夜间瞄准镜。

图片

**TOGS坦克:观察车长操作台**。他座位左侧的黑色手柄是一个液压泵,可以让他升降座椅。

**Stillbrew装甲**

最后,在八十年代初期,通过引入一种称为Stillbrew的附加装甲包,炮塔外部和驾驶员舱门后方的区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种装甲覆盖了炮塔的前弧,并显著改变了其轮廓。它由装甲板与厚橡胶背衬粘合而成,并用薄板螺栓固定在炮塔上:后者用于使其更美观地融入炮塔轮廓。

**炮塔内部:布局**

炮塔内部的布局遵循英国坦克的传统布局,车长位于右侧,炮手位于其下方,装填手/操作员位于炮塔左侧。我们现在将简要查看每个乘员的操作台,了解他们需要执行的任务,以及每个乘员配备的设备,以帮助他们完成这些任务。

**车长操作台**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车长位于指挥塔内:指挥塔可以360度旋转,并且能够反向旋转;此外,他的座椅可以通过液压泵升降,使他能够从指挥塔中探出头和肩膀进行观察。在他的操作台上有火控系统计算机的控制装置,以及TOGS系统的控制装置,还有车长的TOGS观察器、距离读数显示器、车长发射控制装置和动力控制装置;后者可以让他在必要时从炮手手中接管射击。他还拥有指挥塔机枪和探照灯的控制装置,以及光学设备的雨刷和加热器控制装置。

在照看所有这些设备的同时,他还需要通过无线电通话、导航、控制炮手和装填手、告诉驾驶员去哪里,并下达射击命令;如果他是一个小队指挥官,他还需要控制小队中的另外两辆坦克。因此,总的来说,车长的工作非常繁忙。

我们将在第6章更详细地了解车长的设备,届时我们将看到这些设备如何协同工作以攻击目标。

图片

**展示用于储存袋装发射药的装药容器之一**。这是装填手操作台前端的待发弹容器。

**装填手操作台**

位于车长对面的是装填手,他可能拥有坦克上最不舒服的座位:一个非常小的方形金属座椅,上面覆盖着泡沫和PVC,可以拆卸以便访问其下方的装药箱。装填手的直接区域主要被三个大型装药箱占据,前方还有一个;这些装药箱中存放着一发APDS/APFSDS发射药或两发HESH/烟雾发射药,每种发射药都存放在装药箱内的独立隔间中。装药箱的壁是中空的,并填充了压力为7磅/平方英寸的防冻液,因此如果装药箱被击穿,一股冷却液将被压入箱内并扑灭任何火焰。每个装药箱都有自己的塑料旋盖,以防止灰尘或湿气进入,在恶劣天气下,它们还会被塑料罩覆盖。

所有这些装药箱都位于炮塔环水平以下;主武器弹药实际上存放在各处——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甚至驾驶员舱内也有十发炮弹。主要弹药存放在炮塔后部和炮塔底部的炮弹架上;这些炮弹架可以安全地存放所有类型的120毫米弹药,并且易于取用。炮弹架上方是无线电设备,具体配置取决于坦克是作为炮击坦克、控制坦克(SHQ)还是指挥坦克(RHQ)使用。配备Clansman系统的炮击坦克将配备两台VCR 353 VHF无线电;控制坦克和指挥坦克将配备两台VCR 353和一台VCR 321 HF无线电,并且可能会携带一根8米高的天线杆。

除了所有120毫米弹药外,车辆各处还存放着7.6毫米弹药箱,大多数型号现在都会有两个大型托盘,用于存放2,550发同轴机枪弹药。其他控制装置包括加热器开关和NBC系统的主控制装置,可以选择全NBC模式或仅通风模式。装填手一侧紧邻120毫米炮后方的是煮水器;如前所述,它使乘员能够在炮塔内加热食物和水。

装填手和车长与火炮之间的大部分空间被120毫米炮的炮闩占据。当火炮准备发射时,一个小防护罩会被拉到后方——这是防止装填手跌落到火炮后方的唯一屏障,因此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根据作者的经验,大多数装填手都能很好地应对,无论坦克发生什么情况,他们似乎都能紧紧抓住不放。

图片

**TOGS“酋长”坦克:观察炮手操作台**,展示了在小空间内必须塞入多少设备;在车长控制器前方可见的是炮手的TOGS屏幕。

**炮手操作台**

最后一个乘员操作台是炮手的,这绝对不适合幽闭恐惧症患者,因为他通常只能通过车长的指挥塔进出。这意味着如果车长以任何方式受伤,炮手很难逃生——尽管在紧急情况下,他可能会爬过火炮并从装填手的舱门爬出。

**炮手的视野**

炮手的左侧是120毫米火炮的炮架,他由一个玻璃纤维防护罩保护免受伤害。在他前方是瞄准镜支架:它用螺栓固定在炮塔顶部,并与炮架相连,上面安装了一个TLS(热成像瞄准系统),为他提供目标的10倍放大视野。它还配备了一个1倍放大窗口,使他能够获得比仅使用10倍放大更广阔的视野。

瞄准镜的主要目的是使炮手能够准确测定目标的距离。读数显示在他的左目镜中,瞄准镜上的发射按钮或脚踏板可以操作激光测距仪。在紧急情况下,激光测距仪可以替换为传统的昼间瞄准镜,如果情况恶化,还提供了一个7倍放大望远镜。

所有光学设备都配备了加热器和清洗器;这些设备由炮手右大腿旁边的照明和控制箱控制,使他能够控制内部灯光、清洗器和加热器。

**激活武器系统**

控制箱右侧是激光测距仪的电源:它由一把钥匙启动,这把钥匙本身被视为一种武器,因此丢失它是一个严重的过失——直到炮手们发现,稍微摆弄一下,电工的螺丝刀也能完成同样的工作,所以他们可以把钥匙放在安全的地方,改用螺丝刀。

炮手的右手边是他的动力控制器:一个固定的手柄,带有握把开关和一个小型橡胶覆盖的可移动圆顶。在动力系统运行时,炮手会挤压握把开关,从而激活开关,然后通过用右手拇指移动圆顶,他可以在动力操作下进行旋转和俯仰。车长有一个类似的控制器,但按下他的握把开关后,他可以覆盖炮手的操作。如果动力系统失效或出于战术原因,还提供了一个手动旋转手柄;然而,尽管它有精细和粗略两种设置,但使用它旋转炮塔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尽管它确实可以作为一种有用的惩罚手段。车长还可以选择紧急动力模式;这种模式仅依靠电池工作,并提供固定的旋转速度和其他电力服务。

炮手中央位置是一个飞机式的发射手柄,允许炮手选择以下选项:主武器或同轴武器、激光测距仪、自动瞄准系统以及输入计算机的弹药类型;它还使他能够发射武器。靠近这个手柄的是控制MRS(炮口参考系统)加热器和光源的盒子,他的左侧是两个指针,在使用MRS之前必须对齐这两个指针。

炮手的座位位于16位火控计算机上方,而其他组件则分布在炮塔周围。在地板上,他有一个脚踏板,可以将其切换到向上或向下的位置,以便在没有电力的情况下发射同轴机枪。

**总结**

因此,炮塔内部是一个非常拥挤的地方,而这还是在乘员们添加了他们的个人装备之前——杯子、盘子、呼吸器、核生化防护服、武器、地图以及他们需要的许多其他物品。此外,如果有必要,他们会在车辆关闭的情况下在车内睡觉、吃饭和进行其他活动。

**T-72 技术参数**

- **乘员**:3人

- **战斗重量**:44,500公斤(40吨)

- **长度**(火炮向前):9.53米(31.26英尺)

- **宽度**(包括侧裙板):3.59米(11.78英尺)

- **高度**:2.222米(7.29英尺)

- **公路速度**:60公里/小时(37英里/小时)

- **行程**:480公里(300英里);配备远程油箱时为550公里(342英里)

- **引擎**:V-12多燃料发动机,840马力@2,000转/分钟

- **传动系统**:液压辅助,7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

- **武器**:

- 1门125毫米主炮

- 1挺7.62毫米同轴机枪

- 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

- **弹药**:

- 45发主炮弹药(包括6枚反坦克导弹)

- 2,000发同轴机枪弹药

- 300发高射机枪弹药

- **装甲**:

- 炮塔:约280毫米(11英寸)

- 车首:80毫米(3英寸)

- 倾斜装甲板:200毫米(7.8英寸),等效防护500-600毫米(20-24英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